2010年7月8日星期四

《一個橡膠巨頭、黃犁大亨的傳奇》(陳嘉庚& 李光前)系列三 :战乱与和平的曙光

率先垂范的社群领袖

陈嘉庚和李光前不仅是成功的实业家和商业巨子,在人格品行上亦堪称典范,是当年备受人们尊崇与敬佩的社群领袖。他们两人也善用自己在社会影响力,在本地和海外创建了民间团体和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会馆和高等学府等,力求进一步改善社会、造福社群。


1. 呼吁团结 动员大众

陈嘉庚曾是新加坡多间华商会所的核心领袖,包括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福建会馆、怡和轩等。在他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势在必行,而本地华商会所也同样亟待现代化。陈嘉庚认为,本地华社中的各个方言社群应和睦团结、共谋福祉。此外,他身体力行,带动整个东南亚的华人社群,筹集赈款以支持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左: 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委在中南海勤政殿(右二为陈嘉庚); 右: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设宴,为从中国访问归来的陈嘉庚洗尘(1950年)

陈嘉庚等人与总督珊顿 汤姆士在新加坡总督府(1941年)他相信,中国若要强大,持不同方言的社群和众多帮派必须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在当年的新加坡,福建方言社群占华族人口的多数,因而在中华总商会里享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力。然而陈嘉庚却认为,凡总商会之会员都应享有平等权益。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商会为全星商人集合机关,似可不必于会董中划出帮别。”

陈嘉庚在有生之年未能说服中华总商会,使之走上民主改革之路,是为遗憾。但值得庆幸是,他成功地带领了新加坡福建会馆,把福建会馆塑造成为一个竭力支持本地教育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机构。当年的怡和轩虽是一个以福建籍商人为主的社交会所,陈嘉庚仍力邀不同籍贯的华族商人加入。陈嘉庚于1923年担任怡和轩的主席,这间商人社交会所自此成了一处唤醒人们抗日爱国意识的平台,也成为陈嘉庚筹款抗日救亡的行动总部。


2. 筹募资金 抗日救亡

陈嘉庚在大会上演说号召华侨支持祖国抗日陈嘉庚虽长期居住在新加坡,但他对中国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仅回到家乡建校办教育,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他更发动新加坡华人社群,多次募集赈款,为祖国救灾济难1938年,陈嘉庚被推举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主席。这个组织不仅筹措款项支援中国,还号召和组织了一批自愿人士,到滇(云南)缅公路协助运载军需和医疗物资进入中国。这批自愿人士就是后来人们常提到的“南侨机工”。

陈嘉庚早自1928“济南惨案即开始领导筹赈祖国的活动。在“济南惨案”中,中日军队之间的武装冲突造成许多无辜平民的死伤。陈嘉庚认为,逢此国难之际,海外侨胞理应出手支持。当时他发动了山东惨祸筹赈会”,在短短3个月内筹集款项达100余万元(国币)。

陈嘉庚接着领导了在新加坡举行的多次筹款活动。随着“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和“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成立,陈嘉庚发动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参与筹款捐资,以支持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在19371942年间,东南亚华侨的捐款总额达5,500万元(国币)。中国当年各党派的政治领袖都对陈嘉庚推崇备至、敬佩不已。1940年,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中国访问期间,先后会见了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国共两党的其他高层领导人

左: 毛泽东和陈嘉庚、庄明理谈话(1954,9); 右: 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中国访问。

1.0 战后重建 仁风济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光前自美国返回新加坡,随即受殖民政府之委,出任本地经济复兴筹划工作的顾问,后被特聘为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光前受英国人信任的同时,仍秉持一贯的原则,直言不讳地批评政府的某些不符公众利益的政策,包括计划减少对华校经费资助的政策、歧视马来亚华族的《马来亚联合邦宪制》草案等。

在战后的日子里,民族主义和反殖民地主义的思潮席卷亚洲,新加坡的面貌也随之日益改变。面对这样的时代大趋势,李光前提倡的是“促进社会服务事业、提高公众生活水平”的理念。他发出呼吁:“东南亚的有识之士应寻求一种循序渐进的改革。他们应相信渐进式改革的好处。(变化)已在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发生过激的变化。”

左: 李光前慷慨解囊,救济甘榜大火灾民; 右: 李光前参加新加坡痉挛儿童协会主办的义卖会(1964年)。

李光前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大厦主持奠基仪式(1962年)。李光前富而思进、扶危济困,他的善举德行成为新加坡社会的楷模。面对天灾造成的损失,李光前呼吁整个华社参与筹款赈济灾民,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为1953年芽笼大火1961年河水山大火的灾民所提供的资助与救济。李光前不但不吝捐输,而且还会亲临灾区慰问灾民和协助救援工作。除了应付社会危机的举措,他也出资协助社会福利团体,如医院、体育设施、托儿服务中心等。

此外,李光前也捐款给许多民间团体,包括资助新加坡福建会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基础建设。这些会所都是新加坡商人集会议事的主要场所,在战后新加坡经济迈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 惠泽桑梓 造福社会

上:中华总商会第二十四届职员就职典礼; 下:李光前接待第一任总统夫人诺爱莎(1963年)参观新加坡红十会慈善展览。上世纪5060年代初,李光前分别以团体或个人的名义,继续为社会慈善事业尽心尽力。他曾受委为社会福利部会长(即现在的国家福利理事会),并成立李氏基金以进一步推动新加坡社会的慈善事业。人们永远缅怀李光前对教育的热忱和贡献。李光前是首位向殖民政府提出创办一所免费公共图书馆的倡议人,其后也为位于史丹福路的国家图书馆的建造捐出款项

李光前一生热心教育。他捐给图书馆的款项用途明确,即为公众提供免费图书馆服务,让年轻一代新加坡人有了接触知识和享用学习资源的机会。此外,李光前曾慷慨捐助马来亚大学(即现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是南洋大学的主要赞助人。在南洋大学的筹建期间,为鼓励社会公众踊跃捐款,李光前承诺捐出相当于公众募捐总额百分之十的款项。李光前在促进本地教育方面身体力行,为社会树立起共襄善举、同舟共济的良好风气。

然而李光前很清楚,社会慈善事业绝非一人一时之举,而应成为社会中一个长久经营的事业。本着这个信念,李光前设立了李氏基金,使慈善公益事业机制化。长期以来,无论经济大环境如何变迁,李氏基金都不分种族、宗教、一如既往地为本地民间文化、教育、慈善和公共团体提供长期资助,维护并延续了李光前扶贫济困、烛照民生的美德。



****下系列(四)(待续):一种传承及不灭的精神
细节:

永垂不朽的

李光前与陈嘉庚

参考资料来源:

National Library Singapore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The Legacy of Tan Kah Kee & Lee Kong Chian
http://www.thelegacy.nl.sg/chinese/exh_community.html

更多资料,请查询:
电子模拟展览: http://www.thelegacy.nl.sg/chinese/exh_virtual.html

重温:

系列二振兴教育。发展社会

http://elsontiow.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07.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