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一個橡膠巨頭、黃犁大亨的傳奇》(陳嘉庚& 李光前)系列一

华侨银行与南洋商报的传奇人物
近期….由于还未找到工作,在量马路之余;阅读了报章刊登了关于陈嘉庚与李光前的历史展览。由于经常看新加坡电视的关系,对陈嘉庚这三个字虽然不是百份百的了解,但也不觉得陌生。当时对陈嘉庚的印象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不但在那时代以橡胶业威名四海威震整个东南亚,更在爆发太平洋战争时期;省吃俭用出钱出力为南洋、中国支援抗战的历史人物。对于李光前的认识,惭愧的我自问还未听过。就这样一个浓厚的兴趣,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参观这一个展览。


这展览于6月20 日至7月18日,位于柔佛新山五福城广场举行。展览的目的是以“先贤的精神”来启发人们对社会、文化和教育的积极参与、鼓励和贡献。由于非常感兴趣及靠近的关系,我一共走访了该展览三次。 第一次走访该展览,我很仔细地观察每个展览的内容和摆设。展览厅不但只是摆设了有程序的内容布告栏,而且还设有影片播放、专访、义卖、甚至还有一些历史学家及社会学家给与的讲座。第一次参观后,我有着一种想法; 我在想也许我可以把这些资料都拍下来,向大家宣扬这两位历史课本学不到的伟大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和传奇。所以…在第二次参观,我没有仔细观察、但我携带了我的“随身拍”随着资料的次序一一把资料拍下来。但三次…笔者就携带家人去参观,让他们也一同感染这两位伟人的事迹。


哦…我想我离题了…这次参观了这里两位人士的展览,笔者一股冲动想写关于这两个本里不曾出现的伟人的事迹,以及向更多的读者发扬及渲染他们服务社会的精神!这两个人的事迹经历不少风风雨雨,面对不少坎坷。不只是在商业上叱咤风云,他们的精神、贡献是需要得到大家肯定与学习的! 但…由于希望给与读者更多更详细关于两位前辈的资料,我几乎不打算省略或修饰整篇文章,所以…就请身为读者的您,耐心的阅读这两位伟人的传奇了。了方便读者,文章设有重点式的“HIGHTLIGHT”。此也声明,所有资料都取自于该资料展并获得允许;也居于发扬两位伟人的精神而翻印为宗旨。资料来源来自陈嘉庚基金先贤馆,中华总商会、南安市芙蓉基金会、南益饼干(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等等。








陈嘉庚的开始:
陈嘉庚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安县的集美村, 1890 年,17 岁的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新加坡,在他父亲经营的米较当学徒。不久,陈嘉庚就升为经理,掌管公司财务。 20 世纪初,新加坡(南洋)作为通商口岸,百业待兴,商机处处。陈嘉庚父亲的生意做的红火 ,因此在开设米较之外,海经营沙莪加工业和罐头黄梨业,并涉足房产投资。但… 生意因经营不当、债台高筑,终于在1904年收盘。从那天起,陈嘉庚以仅有的7,000元资本,开始了创业的岁月。年轻时期的陈嘉庚身穿满清服装、蓄着辫子。1910 年,他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随即剪去辫子,以示与满清政府决裂。


陈嘉庚的父亲曾在北驳船码头经营一间名叫“顺安”的米较。19 世纪末期,北驳船头一带是新加坡(南洋)的贸易中心。陈嘉庚于1904 年在同志创办了自己的米较,取名“谦益”。后改米较前至里峇峇里路1号。


陈嘉庚在创业初期,循着父亲的经商模式,开设了一间罐装黄梨工厂。工厂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后陈嘉庚就开始向其盈利较好的行业扩展,如米业和橡胶业。事实上,陈嘉庚是本地最早因橡胶业发迹的富商之一。当时全球市场对罐装黄梨需求甚殷,使生产罐装黄梨业成为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在上世纪初,从新加坡出口的灌装黄梨占了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三,这位陈嘉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生意起步平台。与此同时,橡胶是汽车轮胎和电线绝缘体的基本原材料,而随着汽车和电线制造这两种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市场对橡胶的需求也日益则增加。


不到10 年的光景,陈嘉庚的生意扩展迅速。他在新加坡和柔佛地区设有八间罐头黄梨厂,同时从橡胶园的买卖中获得可观的盈利。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陈嘉庚的创业王国遍及全球五大洲,于48个国家有生意来往。其旗下共设150间办事处,所雇员工达3万余人。后来,陈嘉庚开办了橡胶制品工业,采用了新技术,生产了一系列“钟”标产品。此外,他也创办了《南洋商报》。当年这份报纸不仅报道时事新闻,也发布土产价格行情、为陈氏旗下公司的产品打广告等。



这种多元化的生意模式,减少了陈嘉庚的投资风险,而他所生产的多种日常用品,更让其公司成为新加坡社会中当年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这些印上陈嘉庚公司“钟”标品牌的家具日用品包括皮鞋、雨衣、发蜡、药油和头痛药粉等。此外,陈嘉庚的公司也是当年培养杰出经商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后来许多曾在他公司工作的职员都能出来创业,成为企业家或制造业老板


陈嘉庚所创办的《南洋商报》也同样不是一项单纯的投资,他身体力行,希望通过报纸普及大众教育,也利用报纸这个渠道汇聚华商的财力来支持教育事业。这一切出自他一向秉持的坚定信念,即教育和现代化乃中国富强和振兴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此外,陈嘉庚也有意向更多的商业领域发展,如航运业和银行业等。可惜的是,他的多元经商策略仍为能使之免受经济大萧条的冲击。同时,陈嘉庚当时也不得不面对日本舶来品和本地橡胶业对手的强大竞争。在1929 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到来时,他的商业王国开始不断萎缩,直到1934年全面收盘。尽管如此,陈嘉庚仍然保持着他一向来服务社会的满腔热忱、处处一身垂范,一直是新加坡社会中德高望重的社群领袖。


43岁的陈嘉庚已在暹罗(泰国)和新加坡个拥有一座米较,均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米较之一。同时他也向其它领域扩展业务,包括经营航运生意。在世界第一次大战期间,陈嘉庚的航运生意也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盈利。《南洋商报》于1923年创刊,使本地一家报道内容甚广的华文报刊,包括公布本地产行情价格。到了上世纪30 年代末,该份报纸的销量已达3万份。


李光前的橡胶与黄梨王国。。。
李光前于1912 年进入社会之初,曾立志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然而在1915年,他加入本地一所贸易公司工作,并因工作机会而认识了陈嘉庚。陈嘉庚对年轻有为、中英间同的李光前甚为赏识,邀李光前加入自己的公司。这可谓李光前不如成功经商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

李光前与陈嘉庚不同的是,李光前出身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常不得不同时作两份工作,比如他曾经同时担任教师和翻译员;或在担任市政勘测员的同时,进修土木工程的函授课程。
李光前具备双语能力,这是因为他曾先后在新加坡英校和华校接受教育,并曾回中国继续升学。像他这样的具备双语能力的人才,在那个年代可谓凤毛麟角。当年陈嘉庚也一直打算把生意扩展至欧洲和美国,惟苦于手下没有能操流利英语的人才。直到他遇上了李光前。


据说那是在一个雨天,陈嘉庚于理光前在一个小饭摊再次不期而遇,李光前把雨伞借给了陈嘉庚,不久后李光前不仅能看懂文件的内容,还进而助陈嘉庚与客户达成了这宗交易。这成了李光前为陈嘉庚做成的多宗国际商业交易的第一宗。李光前随后加入了陈氏旗下,在财务和企业管理上逐渐得到陈嘉庚的重用。


李光前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南安县芙蓉村,1903年的李光前来到新加坡,当时他只有10岁。到了20 世纪30年代,李光前在橡胶贸易界已崭露头角。不久后他开始投资其他营利丰厚的产业和领域,包括饼干产、黄梨罐头厂和银行界。


在协助管理陈嘉庚生意的同时,李光前也开始累计资本,开阔并扩大影响,最终建立自己的企业王国。在上世界20-30 年代,他先后创立了“南益树胶公司”、“南益饼干厂有限公司”和“南益黄梨厂有限公司”等, 人称东南亚“树胶及黄梨大王”。李光前也为1932年的华资银行大整合——创办了华侨银行(OCBC)作出了贡献。


李光前的南益树胶公司,采取了有别陈氏公司的生意经营策略。陈嘉庚当时专注于橡胶厂品的制造,而李光前则把投资在橡胶的买卖上,手头的橡胶存货并不多。因此,在随即而来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李光前所受的冲击就比陈嘉庚小得多。此外, 李光前看好经济危机过后的市场,认为市场对橡胶的需求必会迅速恢复,于是在橡胶存货和橡胶园买卖方面作了策略性的投资。这一系列的投资也为他带来巨额的收益。到上世纪30 年代末,李光前在本地橡胶业一享显赫盛名,并获选出人新加坡橡胶公会主席。

此外,李光前也充分把握新的经商机遇,在进军营行业的过程中,他受益于陈嘉庚转让其华商银行的股份,并致力曾家自己在银行的持股份额。在李光前的提议下,华商银行与其他两家华资银行合并,成立了华侨银行。在随后的日子里,华侨银行曾一度成为了新马两地最大规模的银行之一。李光前于1937 -1964年间(日据时期除外)担任华侨银行主席,在这期间他带领银行渡过不少难关。


李光前根陈嘉庚一样,致力于生意多元化发展。李光前胸有成竹,一方把握良机,通过向陈嘉庚及其他上任租赁或买入厂房,成功地扩展了手头上的生意;利益方面,他审时度势、眼光独到,准确地扳断冰场我了进入新兴市场的时机。


李光前跟陈嘉庚一样,也从事罐头黄梨和饼干的生产。在饼干生产方面,李光前向陈嘉庚足下饼干制作工厂,与弟弟一起经营。其后,李光前又陆续接管了陈嘉庚手下的其他生意,如轮胎制造、木材加工和《南洋商报》的发行。


李氏的生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重创,当战事在马来亚爆发时,李光前人在美国,直至战后才得以返回新加坡,此时尽管他的黄梨和橡胶生意在战争期间受损基巨,他并没有放弃在这两个领域的生意,而是选择向银行贷款和多方筹资,重整业务。到了上世纪50年代,南益树胶公司重新站稳了脚跟,并在朝鲜战争期间因全球对橡胶需求的梦曾而获取可观理论。也因为如此,在进入60年代后,李氏集团的生意如日中天,发展成为本地一家多元发展、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拥有本地一些大公司的股份


****下系列(待续):陈嘉庚与李光前对社会、教育、慈善等所作出的贡献
细节:南桥机工、河水山大火、抗日、马来亚大学

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

从赵明福的事件认清我国政府高官的素质。

从赵明福的事件认清我国政府高官的素质。

拜看了2007 年7 月19 日星报的一篇出至于大马反贪委员会主席拿督斯里阿末赛益的言论。 此言论大大让笔者大感愤怒!这愤怒恨不得让我马上动笔写这篇评论、甚至马上联络一些认识的政治和社会人士对这个不负责任的官员施压。 为何笔者我如此的愤怒?而又是阿末赛益说了什么而让笔者大怒肝火?写到这里…我更是一股已点燃火药的炸弹, 随时引爆!这句话就是出自于反贪委会主席拿督斯里阿末赛益的那一句:“反贪委会不应对赵明福的死因负责!”

阿末赛益表示赵明福当时已不备受监管,所以…反贪委会不因被指应为上述事件负上责任!而如果读者有关心赵明福的事件,死者离奇卧尸在反贪委会总部。请问反贪委员会需要负责此事吗?再加上死者身前是活生生的被反贪委员会带进反贪委员会总部协助调查,却离奇死亡在反贪委员会总部。试问有哪一位读者能够接受这样的一种解释?这样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语?你能够不愤怒吗?最简单的一句将进行内部调查或协助警方调查以换取反贪委员会的声誉及还给赵明福一个公道,这句话有那么难回答吗?他这一番话已经告诉我们人民,他有多么的不负责任。在此事件,仿佛想推卸所有责任。这样一种不负责任的官员, 我们还能信服吗?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保护吗?

另一个令笔者觉得无里头的却是我们的反贪委员会副主席拿督斯里阿布卡欣。他表示:“其实我们也感到很难过...他是一个好人!”那笔者好奇的在想...那无端端反贪委会抓个好人去接受马拉松式的盘问是应该的吗?难道是要训练他代表我国去参加下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相信读者心中有数。

接着…我们必须看一看新闻,为何近几年反贪委员会所盘问的人都只是民联的政客?针对那么豪华犹如“皇宫”的基宫, 巴生自由贸易区丑闻事件;反贪委员会是否有去跟进?这点也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再者,如今人已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不能挽回他的生命。但是...究竟未来还有多少个明福的翻版印出来呢?会不会也有一天我们被带往去警局或不久前据说具有权威及正名的反贪局协助调查时,就这样一去不回呢?这值得我们人民去反思...

作者:张易翔